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紧跟乡村振兴,如何建成功的田园综合体
发布日期: 2020-08-28 17:00:07

“县长”与“直播”这两样放在以往绝不会让人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却在今年上半年碰撞出了惊人的火花。为了帮助本地因疫情滞销的农产品,各地县长纷纷开启网络直播“带货”,据拼多多统计,上半年通过该渠道销售出的农产品超过6亿斤,各地农户的瓜果蔬菜也从土地里直接“飞”入消费者的家中。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正所谓“三代以上都是农民”,我国的广大消费者群体往往都有乡土情怀,即使扎根城市,对乡村和来自乡村的绿色农产品仍然抱有很高的消费热情。然则由于我国千年以来小农经济的体制惯性,乡村的土地非常零散,同时因进入WTO导致的国外低价格农产品冲击,大部分农村人口宁愿进城务工,将田弃荒也不愿意种地。针对该类现象,我国在本世纪初先提出了“休闲农业”的概念,然后又概括为了“田园综合体”,最终演进为了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11.jpg


一、田园综合体政策沿革


(一)2005年-2016年-初具雏形


田园综合体并非无中生有,早在2005年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要求将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距离城市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县、镇、村开展起来。这一概念便是田园综合体的雏形。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城镇化已经来到了一个高点,城市对农村的虹吸效应非常明显,“空心村”“留守村”现象急需解决,因此如何具体落地对乡村的改造升级,成为了一大课题。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了无锡田园东方项目后,田园综合体项目给予高度评价,次年田园综合体的概念便正式提出。


(二)2017年-萌芽成长


2017年,田园综合体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同年5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重点建设内容、立项条件及扶持政策,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正式揭开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序幕。


22.jpg


(三)2018年-2019年快速发展


时间来到2018年,田园综合体已经成了地方对乡村进行改造升级的“金钥匙”。全国各地的村县都开始积极按照地方文件的指导招引社会资本,教导本地村民,积极建设田园综合体,给当地村民带去了收入,让乡村从供应低端劳动力的“城市附庸”转变为了吸引劳动力回流的“家乡港湾”。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作为全国8个“田园综合体”示范试点之一及甘肃省首个“田园综合体”,自2017年7月以来,李家庄从改造提升原有设施农业入手,逐步探索乡村旅游、智慧农业、观光采摘、创意文化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据当地农民介绍,原本在大棚里只种传统的农作物,起早贪黑忙一年,一座大棚的收入也就两万元左右,而如今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借助现代观光、休闲、采摘农业,农民的收入相较以前,一个大棚的收入能达到8万元左右。


33.jpg


二、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


(一)流转土地


田园综合体的首要一步就是流转土地。从各地田园综合体的成功经验来看,引入社会资本,对土地进行流转,集中规划土地的具体用途、种植作物和建设内容非常重要,要想从乡村转化为田园综合体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过去乡村难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分散,农民颗粒度极高,仅仅是修一条路,途径的土地是谁家的,村民的集资怎么算都能非常“扯皮”。在土地经过村委的统一流转后,交由社会资本进行统一开发规划,村民以土地租金、就业上岗、股权分红的形式享有开发红利是高效率、高收益的运作形式。


山东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沂蒙山区的朱家林便是如此。该地村民收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的租金,村民每年每亩可获600斤小麦价格的收入;二是股金,农民把土地或者房屋入股到合作社,经由合作社与乡建企业对房屋或土地进行改造运营后,获得分红;三是在村里工作,每天大约是80元到150元。四是村集体的收入分配,仅乡建公司运营村集体资源给予的费用就达到13万元。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覆盖5个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43户3813人,低保户611户925人。启动建设以来,流转土地11000亩,贫困户762户1217人受益,485名贫困户参与园区务工,42名贫困户到园区经营,976名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等分红。2018年底,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户全部脱贫。


44.jpg


(二)基建建设


田园综合体绝对离不开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田园综合体前期投入的大量资本都会用于乡村内房屋路径、网络通信、排污改造和清淤疏浚工作。人们在前往乡村进行旅游消费时,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通往村子的路是否平整,第二眼便是村中的房屋是否风格统一、是否干净漂亮。田园综合体在打造时,村民的房屋风格决定了整个综合体的人文基调。不伦不类、风格错乱的建筑会让整个村子回到“零散混乱”的普通村庄印象。因此在一部分田园综合体,较为古旧的村民房屋都会被拆除重建,甚至重新盖起风格统一、质量上乘的联排别墅对农民进行安置。


(三)培植产业


农业是田园综合体的根本。在田园综合体的申报要求中,往往第一条便是项目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但众所周知,农产品直销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很低,因此田园综合体项目要想靠种地来盈利是不现实的。目前看来,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在综合体中下设众多不同的作物农场,主打第二第三产业,用薰衣草、玫瑰、茶叶、药田等能够吸引游客的作物为主。另一条路是依托村中已有的特色作物如荔枝、柑橘等,招引农产品初加工商,开拓更多的衍生品,提高产品价值。


55.jpg


三、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挑战


田园综合体让很多村庄脱贫致富,但也有一部分项目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田园综合体由于本质上是让乡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进军,因此选址与规划设计就非常重要。毗邻区域核心城市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往往都能在招引社会资本和后期获客上具有明显优势,而本身就交通不便的乡村就不宜大跨步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在规划建设时,也应当交由专业的规划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到游客的消费链进行产业布置,不能依靠老板“拍脑袋”按个人喜好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