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程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价值投资新机遇
发布日期: 2020-09-02 17:33:30

8月30日,由第一财经主办的“2020新型城镇化产业投资(经济)论坛暨创新经济价值榜评选发布会”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召开。本届论坛独家战略合作单位元亨祥集团董事局主席、“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程芳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价值投资新机遇》的主旨演讲。以下为程芳主席演讲内容精选。


1.jpg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将结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价值投资新机遇”这个主题,从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做个交流分享:第一,过去4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哪里? 第二,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第三,未来我们价值投资的新机遇在哪里? 


2.png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迅速崛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红利,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工业化、城市化和住宅商品化。


1. 工业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从一个农业国迅速变成了中等发达的工业国。2015年,我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化时期,总是伴随着快速的资本积累,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加。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大概是两倍于GDP,所以在工业化时期,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201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31.7万亿,是1979年的177倍,2019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商品出口国。这是一个奇迹,但中国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而不是通过自身内在资本积累和科技创新发展的结果。


可以说最近40多年我们从外向型经济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但在这种外向型经济模式下我们也有巨大的软肋。例如,因为核心科技能力弱,比如高科技材料芯片和关键核心设备等还发展不足,企业普遍处于产业链的底层,替代门槛低,很容易被世界其它国家的类似产业替代。另外,外贸顺差高度依赖美国,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出口大国,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占我国全部贸易差额70%以上。当前愈加激烈的中美贸易摩擦,既是改革带来的红利,也是我们必须跨过去的一道门槛。


2. 城市化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拉动而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过带来了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数据显示,2019年基建投资总额已经达到了18.2万亿,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18%,并且前面20年每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达到了20%,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能。


3. 住宅商品化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取消福利分房,启动了住宅商品化,住宅商品化促进了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房地产业一度成为支柱产业之一。从数据可以看出,住房制度改革之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仅为3178亿,而到2019年就已经上升到了13.2万亿,20年的时间增长了41倍。当然房地产所带来的泡沫也是当下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和警示的。


3.png


接下来想与大家探讨一下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三大趋势工业化向工业智能化转型、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住宅商品化向生活品质化转型。


1. 工业化向工业智能化转型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下,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广泛、深入,智能制造逐渐成为全球传统工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智能制造是中国新旧动能转化的重大机遇,我国工业化发展正在努力抓住这个机遇,使传统工业化中的人工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型,以科技的力量不断给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工业化的转型升级毫无疑问会进一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带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 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


过去40年的发展轨迹可以概括为由沿海至内地纵深梯度推进的工业化和由东至西由南至北快速全面推展的城市化和大都市化, 1998年诞生了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影响国民生活至深的中国居民住房商品化。由传统的“工业化”伴随着巨量投资推动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产生了中国经济高增长及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升。住房商品化改革激活了房地产投资浪潮并推动了我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20年房地产黄金时代。在这20年中,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保持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的速度,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3.62%快速提升至2019年的60.60%。


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城市空间扩大了两三倍,但空间城市化并没有产生相应的人口城市化。中国有2.6亿农民工,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们是被城镇化、伪城镇化的。自2014年以来, “新型城镇化”日益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与传统的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这是党中央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的“转型”新信号,这也预示着政府行为在未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区别于以往城镇化历程而发生新的转向。即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产程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相促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将是未来数十年的发展主基调,房地产业的投资性、投机性将被减弱。


3.住宅商品化向生活品质化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性需要不断发展,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开始追求舒适、高层次的物质享受,高层次的物质性、社会性和心理性需要不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升级提质。当前,消费已经连续六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


中国即将成为中产阶级人数第一的国家。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消费升级已成为当前消费的主流趋势。消费者在精神消费、知识消费、健康消费以及智能化消费四个领域,增加了大量的投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后的发展,应该由“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幸福、安全、健康等为导向的产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4.png


最后,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未来价值投资的新机遇在哪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是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和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那么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投资机遇?我认为在基础产业里面有这样三个极具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领域,值得我们关注:即大基建、大康养、大文旅,这也是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


1.大基建


5.png


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在城郊城乡,目的是要把城乡纳入到城市一体化的发展,这就有了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所以无论是从乡村振兴,还是从我们新型城镇化这个角度,都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家通过加大基建投资来补短板、稳增长,所以大基建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极具投资价值的一个领域。


2. 大康养

6.png


国家多次倡导提出要把城郊城乡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首先需要导入产业,那么导入哪些产业呢?肯定不是像城市化进程一样,引进各类工业园区,引进房地产开发商,我们都知道,当前,中国正面临老龄化的问题,到2025年,中国将有3亿的老年人口,有6亿的中产阶级,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口红利,他们需要什么?老年人口有养老的需求,中产阶级有养生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导入的是康养产业。


很多人把2013年当成养老产业的元年,因为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若干意见,2013年的阶段就像我们90年代初谈房地产一样,大家都处于探索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先例,很少有先期的资产收益。


而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应该说相当于房地产行业1998年到2000年这个期间,接下来的10~15年会有大量的品牌企业诞生,这个时候也是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期。未来在康养产业里面,有这么两个重要的发展区域,一是康养小镇和康养产业园,二是康养产业链上的制造业公司,这些都蕴含着大量的投资发展机遇。


3. 大文旅


7.png


现在文旅项目很多,但并不是所有项目都像迪士尼那样人满为患,为什么?因为缺少特色主题。在新型城镇化这个机遇下,我们该如何去撬动和发起在城郊城乡这样一些旅游资源?以及面对6亿中产阶级这样一个大的需求,我们应该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现在国家提出了双循环,其中,内循环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挖掘和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化的需求,也就是拉动消费需求。所以在大文旅这个大文章下,会有文化、旅游、体育、健康这一系列的产业值得我们去投资。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