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现代服务业助推新型城镇化加速
发布日期: 2020-09-15 17:27:48

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超过投资和进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从第一二产业的农业、工业产品逐渐转向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特别是对教育、医疗、养老、金融、文旅等服务型产业的需求更加强劲。这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决定了中国经济必须加快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a.jpg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与特点


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上。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起到了政策支持和促进作用。


2012年2月22日,国家科技部发布第70号文件,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做出了描述: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提升。


b.jpg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即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

(一)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二)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三)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四)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是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此外,现代服务业还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优点,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集群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行业集群和空间上的集群。


c.jpg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注重的一项工作,现代服务业是一种低碳经济,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群众就业,也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城镇化是世界的关注点,加快城镇化步伐,让数亿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一个地方的城市化率,是理论界和各级政府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


新型城镇化提倡以人为本,要实现转移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就要通过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化布局、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服务业具有劳动力密集性的特点,是就业的最大容器,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无论对城市群布局还是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城镇化带来的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有利于增强创新活动力、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型产业发展。


d.jpg


(一)现代服务业具有强大的扩散性,能带动片区经济的发展。很多大量生产性服务部门,比如文化产品、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技术偏好性强,增长率高,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及扩散效应显著,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因此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完全可以带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产业体系,比如德国的汉诺威和美国的好莱坞,前者以会展业为主导,后者则是以电影业为主导的城市。


(二)现代服务能促进区域就业与分工。现代服务业中的消费性服务部门,用工需求量大,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低,能满足大量进城农民的就业需求。此外,服务业部门衍生与劳动分工,又服务于劳动分工。没有金融、保险、物流、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亨,先进制造企业的非核心业务无法切割外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很难获得现代生产要素,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都无从谈起,城镇产业体系只能停留在低级水平。


(三)现代服务能提升区域整体服务水平。现代服务业中的公共部门所提供的服务直接面向城镇居民的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民生需求,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的现代服务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能很好地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便利有效的民生服务。


e.jpg


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如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首先,政府要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促进区域城市互补协同发展。在具体产业发展规划中,要优先发展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要首先保持公共服务的平等化,降低劳动者生活成本、企业成本的差异,逐步实现城镇化进程中所要求的产业延伸和服务均等。


其次,要为消费性服务业创造条件,加快中小城市、中心城镇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区域交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小城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十分迫切的,同时还应取消各种制约性消费服务业落地小城市、城镇的门槛限制政策,为消费性服务业在小城市、城镇的发展提供机会。


f.jpg


最后,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是我国城市层级体系发展为网状的关键。当前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大众城市,但随着大中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其产业链会不断延伸、分散,并向周边中等城市、小城市及乡镇转移。这种新型化的生产模式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生产要素流动的网状基础,是交通、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加速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其对提升城镇化的内涵、质量、水平及促进人口城镇化是极为有利的,也会打破当前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层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