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国家重磅支持!“特色小镇”要这么建 ——《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解读之一
发布日期: 2020-09-28 17:57:15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特色小镇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发展路径,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文旅小镇、康养小镇、中医药小镇、国学文化小镇等等,这些特色小镇依托当地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相同或相近产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集聚在一起,通过资源整合、价值整合来实现更具质量效益的发展。培育特色小镇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策略,特色小镇也被比喻为新型城镇化的“新”空间。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块绝世美玉,政府与社会资本,将共同倾注心血,附以灵魂。


摄图网_500796284_wx_室内民宿(企业商用).jpg


一.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2016年以来,各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精神,学习借鉴浙江经验,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很多地区创新建设理念、路径和方式,推动特色小镇多样化发展。很多地区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注重在发挥好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公共服务、强化空间监管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各类资金参与。总体上看,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有益经验、发挥了积极作用,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二.发展特征


1. 区位特征:以农业地区特色小镇居多

从国家首批127个特色小镇的区位分布可以看出,特色小镇与城市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大城市近郊、大城市远郊和农业地区。


下图可以看出,农业地区的特色小镇最多,其次是大城市近郊区,而大城市远郊区的特色小镇最少。从南北分布上看,大城市近郊的特色小镇在南方要多于北方,而农业小镇则在北方要多于南方。但总体而言,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图片1.png


2. 就业问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表现突出

特色小镇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从其就业的特征分布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特色小镇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表现突出。国家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平均提供的就业岗位为26624个。除了为镇区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以外,特色小镇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比较明显。尤其在长三角地区和西南云贵川地区。127个特色小镇(5个数据缺失)平均带动周边农村人口就业高达10385个,占全部就业岗位的39%。显然,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图片2.png


三.新政助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25日,国务院同意并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对特色小镇概念内涵和发展定位作为清晰界定,并从加强对特色小镇发展的顶层设计、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规范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部署,旨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抓手,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支撑。


为助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意见》对特色小镇发展提出七大重点任务:


1. 准确把握发展定位

《意见》明确了“不得将行政建制镇和传统产业园区命名为特色小镇”,并“主要在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周边等优势区位或其他有条件区域进行培育发展”。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城镇化主体,其中不仅大中小城市,也有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它们是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组成部分。在城乡联结中,特色小镇将发挥“纽扣”和“码头”的作用。特别是城市要素通过特色小镇,可以更好地向乡村辐射,发挥带动乡村的作用。同时,在建设特色小镇时一定要找准定位,认真研究当地的产业是否具有当地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特色性直接决定了未来小镇的活力。


2. 聚力发展主导产业

《意见》指出“科学定位特色小镇主导产业,提高主导产业质量效益。错位发展先进制造类特色小镇,信息、科创、金融、教育、商贸、文化旅游、森林、体育、康养等现代服务类特色小镇,以及农业田园类特色小镇,打造行业‘单项冠军’。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吸引先进要素集聚发展,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特色小镇的长足发展一定要依托可持续的产业支撑。产业的空间聚集导致就业和人口聚集,是一个城镇能够形成的基础条件。例如福建厦门集美汽车小镇将大中型客车制造定位为主导产业,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和产学研联合攻关平台,与吉林大学等高校深化技术人才合作,支持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集聚1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每年创造约130亿元工业产值。


3. 促进产城人文融合

《意见》指出“推进特色小镇多元功能聚合,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空间。叠加现代社区功能,结合教育、医疗、养老整体布局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完善社区服务、商业服务和交通站点,并在此基础上叠加文化和旅游功能。”


江苏南京未来网络小镇是今年发改委提出的在产城人文融合方面的标杆案例之一,江苏南京未来网络小镇是在发展网络通信产业基础上完善现代社区功能和生态功能,建设人才公寓和专家公寓,引进优质中小学、高校和医院,建成绿化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


4.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意见》指出,“进特色小镇市场化运作,以企业投入为主、以政府有效精准投资为辅,依法合规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特色小镇投资运营模式”, 明显要求弱化政府在特色小镇中的主导地位。


以浙江特色小镇成功发展路径来看,“机制新而活”是浙江发展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首先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企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主力军,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引导企业落地项目,要求每个特色小镇明确投资主体、非政府投资占比不得低于70%。2019年,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1.3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比高达74%。而政府在其中更侧重于引导作用,重在编制规划、确立标准、出台政策、建设公共设施,重在优化营商环境,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改革为突破,凡与企业相关的改革率先在特色小镇实践,依托“小镇客厅”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5.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意见》指出以“结合主导产业加强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服务、发展创业孵化器等众创空间、鼓励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分支机构入驻特色小镇或延伸服务、引导入驻企业与电商平台深化合作”多种路径,最大程度上实现以产业带动当地及周边就业、拉动区域经济。


广东深圳坂田创投小镇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中科软科技公司等70多家创新型企业入驻,每年贡献税收达20多亿元,带动约2万人就业。


6. 完善产业配套设施

《意见》指出“着眼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所需,健全公共性、平台性产业配套设施,惠及更多市场主体”,除此之外对生产设施、研发中试设施以及仓储物流设施进行进一步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便捷的发展环境。


山东泰安泰山出版小镇在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属于标杆案例,小镇健全出版印刷业配套设施,建设博物馆、会展中心、交易中心和展示中心“一馆三中心”,以及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培训基地和创业基地“一院三基地”,吸引40多家企业入驻发展。


7. 开展改革探索试验

《意见》旨在通过在营商环境改善、项目灵活布局、用地方式改革、投融资机制改革等方面,努力探索微型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路径。


湖南醴陵五彩陶瓷小镇创新便企政务服务模式,依托醴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承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100多项行政审批权限,努力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综合政务服务。


四.小结


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产业、特色的文化、特色的生态等鲜明的特征区别于千层一面的大中小城市,从近两年的发展实践来看特色小镇具有吸纳就业、贡献税费、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促进创新、美化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综合性的积极作用,对实现乡镇振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未来必将成为中国新的城市符号和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