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事实上,近年来政策对于成渝地区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高关注度。而从成渝经济本身来看,其在经济体量,人才储备和金融发达程度在西部地区都首屈一指,使得其有能力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一、 成渝经济圈成为经济增长第四级,发展潜力巨大
成渝城市群位居长江经济带上游,是我国“一带一路”向西发展的前沿阵地,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内外的独特地理优势在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成渝城市群发展水平好于西部其它省份以及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成都是四川省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而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以两者为核心组成的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群。
尽管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东部稍显落后,但西部区域内来看,成渝城市群综合优势明显,有利于发挥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首先,川渝地区整体经济体量在西部具有较大优势,其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019年四川省GDP增速7.5%,重庆6.3%,均高于全国增速6.1%;其中成都GDP增速为10.9%。2019年,四川省GDP为4.6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4.7%,为西部第一,成都市GDP为1.7万亿元,重庆GDP为2.3。其次,成渝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2019年成都、重庆两市常住人口之和为4782.42万人,在西部仅次于广西省和云南省,2018年整个成渝城市群的常住人口达到了9588万人,远高于珠三角的6,300万人。再次,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成渝城市群的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2018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8.2%,重庆市第三产业比重为53.2%,成都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5.57%,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虽然从成渝经济本身来看,其经济体量在西部地区首屈一指,其有能力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但相较于其他三大核心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一体化程度较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近几年来成渝城市群的战略定位逐渐明晰,由原先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上升为打造国家经济增长的“第四极”。随着国家层面经济发展第四增长极政策大力推进及最新政策表述与其他三大城市群并列,未来成渝经济群有望迎来超越式发展。
图1:近年来川渝地区GDP增速高于全国增速(%)
资料来源:iFinD
二、成渝经济圈大力全方位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水平
(一)成渝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尤其是交通基建成为当前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掣肘
成渝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进程,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就重点提到,“成渝地区对外运输通道有待完善,重庆、成都与其他城市间的快速轨道交通仍在建设当中,城际高速网络尚未形成;沿江港口建设缺乏统筹,三峡枢纽通过能力不足;以重庆、成都等为起点的中欧班列运输有待优化。因此,成渝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是一体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成渝地区也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唱好“双城记”打下坚实基础。
图2:成渝地区总量与其他三大城市群显著差异
资料来源:iFinD
(二)成渝地区聚焦基建及重点领域,发力补短板
成渝地区力争打造成为继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城市群之后的经济发展第四极,但实际仍受制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未达到互联互通、区域一体化发展较为落后、副中心城市缺位等困局制约。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的重要指示精神下,成渝地区遵循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一系列区域重大项目的规划及落实。2019年,针对区域发展落后领域制定了“三年(2019-2021)补短板行动”,重点部署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领域产业项目,力争以最快速度补齐短板,为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省近三年基建类重大项目占全省重大项目比重均超1/3。自2018年以来,全省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占比分别为32.6%、38.4%、33.8%,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交通项目占比领先。2020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3项,其中交通项目32项。在占比方面,2018年交通类项目占比高达75.3%,2019年为54.7%,2020年为43.8%。虽然少许回落,但交通项目占比仍在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仍居首位,凸显了四川省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图3:四川省重大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项目为主导
图4:四川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交通项目占比过半
资料来源:iFinD
(三)成渝地区打造西部海陆新通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成渝经济圈具备成为西部海陆新通道的硬件条件。无论是航空、铁路、公路还是水运方面,均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随着《西部陆海新通 道总体规划》的落地,成渝经济圈面向东欧和东南亚的运输通道和物流设施建设有望进一步加速。
航空方面,成渝均为中西部的重要航空枢纽,成都双流、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均位列全球前50大机场,天府国际机场也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具备良好的航空枢纽基础。
铁路方面,二者均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成都国际铁路港城厢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公路方面,成渝已建成了一定的对外出口公路,东盟 跨境公路班车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
水运方面,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枢纽港。由于其完备的交通口岸设施、富集的物流资源、较合理的空间布局,带动了成渝地区物流体系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成渝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持续加强,主要面向东南亚开放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于2019年8月,在运输通道和物流设施两部分进行全面设计,涉及铁路、公路、港口等诸多方面,规划期为2019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这将充分发挥重庆居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的区位优势,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也将发挥成都的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引领和带动通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