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峰论坛暨中医药与疫情防控常态化高峰论坛暨深圳市中医药文化推进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会上群英荟萃,众多专家学者分享了自身在中医药领域深耕多年产生的专业见解。“上海中医药大学优才学院深圳分院”揭牌仪式也在会上隆重举行,该院将在未来给深圳注入浓厚的中医药元素,支撑深圳中医药发展。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的医疗水平一直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差距。因此,伴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愈发重视,深圳在今年出台了重大政策《深圳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在响应中央文件精神的同时,谋求借道中医药强化自身在医疗领域的硬实力。
一、政策溯源
《方案》源自去年年末中央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在《意见》中共有六个方面的鼓励中医药发展内容,包括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意见》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提升我国现存中医中药的发展水平和覆盖广度。
深圳在落地过程中则更多地结合了当地中医药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将重心放在了引入中医药人才和药品资源,及加快已有中医药资源的提质增效上。还将医保中的中医药内容大幅度增加,为中医院引流病人,扩大市场规模提供帮助。
二、政策解析
《方案》可以简单分为三大方面的内容:中医诊疗、中医中药以及中医人才。除去传统的补贴之外,还包括许多其他形式的支持政策,可以说整个《方案》“每一拳都打到了实处”。
(一)中医诊疗
中医诊疗方面,主要围绕医院和医保两项展开。
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方面,对于公立医院,深圳放宽了对中医院薪酬体系的限制,同时明确提出提高财政对公立中医院的补助,支持建设纯中医医院,改进中医院的服务体系。对于私立医院,深圳则直接了当地全面取消了社会办中医选址、距离、数量等限制,同时将社会办医院的地位提升到和公立医院等同进行财政补贴。对提供基本医疗床位的社会办三级中医院给予每床10万元基本医疗床位奖励,分5个年度发放;对取得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资质且基本医疗服务不少于50%的社会办中医类医院分别一次性奖励2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
在医保方面,深圳提出了试点中医药服务打包收费的改革方向,将中医传统特色的诊疗项目进行打包纳入医保,并对中医具有优势的项目要进行倾斜。明显加强了病人去中医院诊疗的意愿,减少了其他医院的床位压力。
(二)中药方面
中药是中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方案》中关于中药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中医药的科研创新上。主要内容包括结合深圳已有的现代高科技底蕴,联动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中医药的交叉学科,譬如互联网医疗等。其次是对传统中医药制剂的扬弃,强调支持鼓励研发院内中药制剂、向上级部门为基层医师自备制剂争取授权等。同时,《方案》也提出了继续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推动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推动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旅游基地,依托仙湖植物园、东部华侨城等建立中药植物园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
(三)人才方面
人才是本次《方案》的重头戏。中医作为要求辨证施治的医学技术,对医师水平的要求远超其他医学,因此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较之其他行业难度也更大。深圳本次主要通过外地引入和本地培养两条通道双管齐下,充实自身的中医药医师队伍和实力。
外地引入方面,深圳提出要引进知名中医药大学到深圳办学;同时挖掘全国的国医大师、名中医到深圳建立传承工作室;在医院的科室建设中,则要引入高层次的中医队伍。这对于快速充实深圳的中医实力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本地培养方面,深圳主要通过打造培养体系和给予补贴来形成人才库。在《方案》中,深圳明确提出了争取增设1—2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对规培学员按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实施鹏城岐黄工程,5年内培养不少于300名本土优秀中医药骨干人才,补助经费每年300万元。其次,每年培养中医全科医师(含转岗)约200名,按规定给予培训经费补助。还有每年选派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到中医院等进修学习。争取社康机构中医全科医师占比不低于30%。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实现社康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鼓励社康机构招录中医全科医生,每人生活补助不少于 25 万元,分 5 年等额发放。
与天津等地的类似落地政策对比来看,深圳此次在人才方面的财政补贴明显更加落在实处。最简单直接的“发钱”是吸引人才的法宝,而对于中医药这一领域来说,愿不愿意为人才“大出血”,能否让人才扎根、定居在新的城市,是城市打造中医药产业中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
三、政策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细查《方案》中诊疗、中药、人才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我们能够发现深圳此次的《方案》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实打实的产业支持政策,深圳未来中医药的快速发展将显而易见。未来应当继续关注深圳及其周边镇县在中医药领域的施政成果和域内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不仅能够寻求政策红利,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未来中医药领域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