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举行,本次“2020金融街论坛”是由北京市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新华社、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主办。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主题为“全球变局下的金融合作与变革”,论坛年会设置“金融合作与变革”、“金融服务与发展”、“金融开放与市场”、“金融科技与创新”四场平行论坛26场议题。论坛首日,刘鹤副总理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指出,中国金融系统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包括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以及继续推进全面对外开放。10月22日,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继续举办。论坛设置“金融合作与变革”“金融服务与发展”“金融开放与市场”“金融科技与创新”四个板块平行论坛,来自金融监管部门的与会嘉宾在论坛上继续释放重磅信号,或将影响投资者的交易预期。
一、积极应对内外部冲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发表了主题为“积极应对内外部冲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讲话。梁涛指出,近年来,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影子银行规模持续收敛,一是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自2017年集中整治,到目前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从根本上维护了金融体系稳定。二是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稳步快速推进。三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四是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严厉打击。五是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配合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近三年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增持地方政府债券11万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疫情纾困措施,积极推动经济恢复正常秩序,严密监测防范外部风险冲击,有效防止了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引发重大金融风险。
预计有关部门接下来将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强化国内国际政策协调合作。
二、强化金融支持,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一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确保疫情期间基本金融服务和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二是持续加大实体经济融资供给。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9.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6.3万亿元。前9个月,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超过7万亿元。强化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9月末转贷款余额3212.8亿元,较年初增长105%。三是多措并举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四是大力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五是更好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下一步,需要重点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助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总而言之,认真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天职;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更好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合促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所在。
三、“金融街发布”重磅推出,北京金融街成为海内外观察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窗口
北京金融街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拥有完善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全方位的金融信息和服务支撑体系,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云集之所,是海内外观察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窗口。
借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的契机,10月22日“金融街发布”平台正式启动,“金融街发布”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信息窗口,也一定会成为惠及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权威声音、业界动态的信息高地。
当晚,六项成果亮相论坛,第一,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发布《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白皮书。该白皮书是对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实践的阶段性总结,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向世界展示中国金融科技监管的最新成果,旨在提出一套既守住安全底线、又包容合理创新,高度适配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监管思路与方法,为健全全球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第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副总裁李月发布了《全球重点国家及区域投资风险分析2020》报告。该报告全面揭示了在国际宏观形势变局中,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哪些风险和机遇,以及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给经济全球化及海外营商环境的影响。
第三,中国证券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亚琳发布《中国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报告2020》。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优势,《报告》全面梳理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实体企业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中国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为证券行业如何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有效建议。
第四,光大云缴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长智发布《中国便民缴费产业白皮书2020》,展示了光大云缴费作为中国最大的开放便民缴费平台,如何通过应用新技术打造智慧城市、利企便民、支持复工复产、促进民生,为银行同业提供了发展思路和借鉴蓝本。
第五,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金融科技50人论坛学术委员杨涛发布《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0》,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状况、演进动态与市场前景,为金融科技相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探索提供了有效支撑。
第六,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副主席谢平发布《中国保险科技洞察报告》。中国保费规模目前已然跃升世界第二,该报告揭示了与经济周期相逆的保险行业,如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激发自身潜力,应用新技术、新场景,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此外,中国资深纪录片导演李成才发布并分享了金融纪录片《基金的力量》和《百年金融》,以真实的影像记录回顾和见证中国金融历史。
可以预计,“金融街发布”将成为沟通和连接海内外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四、推行全市场注册制,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推动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
2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扎实稳妥办好注册制改革这件大事,做好全市场注册制的改革准备,构建有利于注册制实施的监管体系,系统推进基础制度改革。李超指出,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条件已经逐步具备,下一步证监会将保持定力、循序渐进、扎实稳妥办好注册制改革这件大事。
这预示着我国证券市场化的重要一环,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简化退市机制也将随后推出。放开涨跌幅,会更有效的实现价值发现功能,使资金主动配置优质个股,同时放大中小个股风险,从而形成中长期牛市的基础。
五、金融科技与创新:铺路未来金融科技监管方向
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金融与科技进一步融合,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指出,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应用在许多方面已处于世界前列,移动支付、电子清算、网上银行、数字信贷飞速发展,但在发挥为民利企成效的同时,金融创新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包括数据安全保护,数字鸿沟弥合,供应链安全可控,以及业务交叉风险等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具体而言,大批量数据传输从内网转向互联网(外网),数之不尽的敏感信息直接暴露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金融新业态对关键核心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一旦供应链某个环节掉链子,将会对金融安全造成影响。此外,单个市场风险可能沿着资金链、担保链扩散到多个市场,越界传染性提升。
范一飞指出,强化数据保护,做好数据分类分级,实现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与差异化防护,严防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将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新产品、新业态及时纳入监管,形成与金融创新发展相配套的监管机制。接下来,人民银行将加快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聚焦实体经济与社会民生关键环节,找准薄弱点、盯住落脚点,合理规范运用科技手段赋能金融提质增效。
六、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指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本宗旨和天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和完善应对疫情中的结构性金融政策有助于完成全年发展目标。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我国金融部门及时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今年前7个月金融机构已经为市场主体减负共计870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去年下降了0.76个百分点。
新冠疫情倒逼和推进金融机构积极地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改造业务流程、改变服务方式。接下来小微民营企业支持政策将进一步持续完善,与此同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融资,也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政府积极推广政务数据的共享和平台的整合;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出符合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包括服务模式、风险体系等;金融监管部门在防范风险底线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的转型,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