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周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发布以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作为锚定我国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与未来十五年发展方向的重磅政策文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编制、审议过程充满了多方利益的博弈与取舍。随着编制过程的进行,《建议》稿和总书记对文件的说明就起了一锤定音的作用。通过把握本次的《建议》稿,就不难跟上国家的脚步。
在基建行业中,政商关系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整个项目成功与否。本文就对《建议》稿中与基建相关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通过对比“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并联系近年来的局势及政策,剖开层层迷雾,一窥我国高层背后的政策意图。
一、我国十三五时期基建情况回顾
资料来源:Wind,元时代智库整理
如图所示,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基建投资情况呈现一个明显的降速,其主要原因来自于2017年-2018年极大力度的去杠杆政策,对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约束与阻滞,而在监管放松后的2020年则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但从总体来看,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基础设施水平仍然得到了极大提高。硬件方面,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通电率达到100%、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数截止2019年底已经超过3.5万公里,约占全球高铁网的七成;软件方面,我国的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在“十三五”规划期间超额完成目标达到98%。
尽管我国在网络上拥有“基建狂魔”的称号,但实际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2019年9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在民生领域、区域发展方面,还有大量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这类需求预计将在去杠杆完成之际,于“十四五”时期重新回到市场中被释放。
二、与十三五相比的重要变化
(一) 写入了“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本次《建议稿》中涉及基建的内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提出了“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对比以往来看,《建议》从“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升华为了“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具体来看,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中将原有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升华为了更为具体的“新型基础设施”概念,同时将原有的传统基础设施提炼为了“新型城镇化”与“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在本次的《建议》中,新基建由广泛概念转而形成了具体投资领域,使得指向的领域更加切实——“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可以明显看出,新基建已经成为“十四五”期间同传统基建齐头并进的重要基础设施,总体呈现出“新老并重”的新布局。
(二) 对基础设施的定义更加清晰,质量要求更高
在横向上扩展了之后,本次十四五在纵向上也更加深入。基础设施涵盖的领域极多,涉及的产业链更是数不胜数,项目与项目之间的体量和内容更是天差地别。纵观本次《建议》全文,可以看出“两新一重”已经成为了基建领域提纲掣领式的分类方法。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近年来新诞生的一批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从体量来看虽比不上传统基建,但却是最新、最前沿的部分,象征着我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新型城镇化则代表了以往各个城乡地域中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此之上进行了进一步延拓,象征着我国居民幸福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则涵盖了我国基础设施中依托举国体制,站在世界领先位置的部分。在十四五中,无论是一个小区中的5G基站,还是小区旁正在维修的一条公路还是宏大的川藏铁路与国家水网工程,都属于基础设施。
其次,以往的《建议》中,对基础设施质量水平的表达较少,往往仅仅是将基础设施作为顶层设计的工具来使用,对基建项目质量的考核停留在微观层面,导致在十三五期间基建项目许多在落地上产生了偏差,出现了贪腐回扣、违规举债、国有资源流失等问题。因此本次《建议》提出的“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要求,暗含了将在今后开始对基建项目的质量进行约束。
三、从规划建议看十四五时期基建投资重点方向
从《建议》稿看,十四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一)重点领域:交通、能源、水利等
《建议》稿中,首先将“交通强国”写入了基建的条目,其源自于2019年9月印发实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把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的作用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由于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串联起区域内各节点之间、各区域之间的重要通道,交通相关的基础设施势必会进一步增长。
能源作为国家的命脉,配套的能源基础设施也不容忽视。在十三五中“推动能源革命”的字眼是放在“低碳”条目下,而本次则调整到了“基建”条目下,意图非常明显。同时,从过往的“能源储备”转为了强调“能源供储销”体系,预计将加强能源行业上下游建设。
“大禹治水”是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积极拼搏、发动自身能动性的美好故事。本次十四五中对水利基础设施的强调非常明显。在过往十三五中,水利与交通等基建并行进行描述,而此次则是单提出来强调“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难想到,由于近年水灾频发,对我国广大范围内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据水利部,截至2020年6月22日,今年全国16个省区198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多于常年同期;重庆綦江上游干流及四川大渡河支流小金川更是发生了超历史洪水。因此水利基础设施在十四五期间预计也将得到高度重视。
(二)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
本次《建议》中另一大亮点是列明了许多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具体包括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该类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往往也会带动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可以预期伴随这些项目推进而带来的政策红利。
元亨祥作为风控型资产管理专家,深耕基建投资领域多年,拥有丰厚的基建项目投资经验,携手太平洋建设、中国建筑、中冶天工等世界500强名企作为交易对手,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大基建、大康养、大文旅”领域,累计投资项目超过300个、累计投资规模超过300亿、累计撬动项目总规模超过3000亿,投资足迹遍布全国。值此“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即将起航之际,元亨祥始终秉承“专业创造价值,安全方得安心”的品牌理念,陪伴投资人通过顺应国家发展战略,踩准国家规划着力点,共同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