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后人们对康养需求的提升以及我们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未来康养产业将成为投资的“新蓝海”。社会资本作为康养产业金融支持的重要内容,未来将大有作为。
一、疫情后,康养需求的“二八转变”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疫情之后,人们生活习惯和消费理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更加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可以预见,未来人们对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游憩、度假、疗养、保健等活动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也将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的主要诉求。比如,疫情前人们可能是80%的健康消费用在治疗上,20%才会用于疾病预防,而后疫情时代,民众健康消费的80%将用于康养旅居这种预防疾病的生活方式上来,未来的康养行业将有巨大发展空间。
二、人口老龄化快速加剧带来的康养产业巨大市场规模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映射出10年来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对未来的经济、产业发展会有深远的影响。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长5.38%,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对老龄社会的界定,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我国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标准,预计两年以内就将超过20%。老龄化社会的另一个标准是年龄65岁以上老人比重达到7%,我国在2000年就达到这个标准了,目前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近13.5%。同时,据资料显示,中国的老龄化还拥有两个世界第一:一是老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二是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2033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经济活力下降,增长动能减弱,经济增速的放缓将是必然。同时,也将创造新的经济模式和商业空间。以康养产业为例,中国很有可能会在未来20年内,出现以康养+旅居+地产+医养+农业集合的新型康养旅游度假型产业,这个产业将在《健康中国2030》、《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康养、养老等领域的附加条件》、《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宏观政策和鼓励措施下快速形成。
近两年,康养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品,越来越受青睐。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健康旅游,2013年全球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为4386亿美元,约占全球14%的旅游产业总体规模经济。2017年全球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6785亿美元的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16%。《大健康十大投资热点市场规模预测》显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近3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伴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康养旅游项目无疑是一个大蓝海。
未来,医疗健康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中投顾问预测:2017-2021年,我国医养健康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3亿元。
三、社会资本在康养产业将大有作为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投入重金到养老产业,但见效甚微。一个重要原因,各大企业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跨界融合。要做好康养产业,就必须打破传统产业之间的壁垒,促进金融、地产、医疗、健康服务等众多行业的跨界合作,以创新思维推进商业运营模式变革,建立行业间协调机制,切实发挥康养价值链的协同效应。社会资本作为康养产业资金支持的重要来源,未来将大有作为。
1.政策面对社会资本的大力支持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康养产业发展,全面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康养产业。4月2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的通知(农办计财〔2021〕15号),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指引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产业,鼓励社会资本改造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商业网点,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积极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文化教育、环境卫生等生活性服务业。
2.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社会资本投资康养“新蓝海”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资金需求将比“十三五”有较大幅度增加,需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支持、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这为社会资本的参与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当前,在双循环新格局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农村可投资的领域增大、可激发的动能增多,是社会资本投资的新“蓝海”。用好社会资本,不仅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引入资金活水,更能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带动农村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
3.社会资本参与康养产业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灵活的参与到康养产业中:
首先,社会资本可通过发起产业基金,投资或收购具有医康养一体化的养老院、康养公寓、康复院等,为民众提供健康医疗服务;
其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提供了另一个康养服务供给途径。PPP模式下,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包括营利性的和非营利性的)根据各自的相对优势,可灵活分配责任(建设、运营、融资),支持康养小镇、健康产业园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