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农”工作重心迎来了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未来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方向。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该法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法律,也是一部全面指导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法律。
一、乡村振兴促进法重点内容解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充分总结“三农”法治实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三农”法律体系的重要成果。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十二条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解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村一二三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以产业链、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甚至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如以种植业为基础,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向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等业态延伸发展。例如,集生态科技农业、生态餐饮休闲、亲子游学、会务服务、特色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田园综合体,就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最佳实践模式之一。
2.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十九条指出:国家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的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手工业、绿色建材、乡村旅游、康养和乡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的发展。
解读:农业产业园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是打造农业产业特色强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在提升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质量的同时,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
3.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五十二条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管护城乡道路以及垃圾污水处理、供水供电供气、物流、客运、信息通信、广播电视、消防、防灾减灾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障乡村发展能源需求,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解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这为新时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投资热点
1.田园综合体
伴随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城乡一体化应运而生的田园综合体,不仅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和增长点,还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我国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新跨越的创新型载体。
按照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要求,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下功夫,建设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试点之路。
2.农业产业园
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到国家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园将是衡量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区乡村发展的重要指标,值得系统性地开发建设与完善。
打造农业产业园要依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原料生产大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大集群和大品牌,将产业园打造为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贫困地区要突出搞好产业扶贫,将产业园建设成为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重要平台。
3.乡村基建补短板
十四五时期的乡村振兴将继续重点发展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将乡村基建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从乡村振兴基建投资细分领域的分布来看,公路、信息网络在乡村基建中投资规模较大,2018年-2020年期间投资规模分别为1.54万亿和4458亿,占生活性基建设施投资规模的65%和19%。假设城镇公路投资增速保持近几年的规模不变,则由乡村振兴基建带动的公路投资将使公路投资总额每年增速达到20%。乡村基建的高速发展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同步振兴。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建管养运和行业治理等方面提出支撑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任务,进一步促进农村交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交通强国建设基础。
三、元亨祥集团坚持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元亨祥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新型城镇化投资运营商”的战略定位,首创“1+N+IOEPC”的投资模式,助力乡村建设与发展。该模式通过规划设计、投资拓展、运营管理一体化的模式,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运营”的原则,通过项目的规划、甄别和筛选,选择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区域进行投资,在基础设施项目与经营性项目的投资比例上进行灵活搭配,从而实现项目融资与投资的资金平衡、周期与节奏的开发平衡、短期与长期的收益平衡,既带动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又拉动市政配套的完善,且减轻政府的债务负担,这就是“1+N+IOEPC”模式的核心优势所在,是对于人城融合、景城融合、产城融合的示范工程模式。
图1 山西阳曲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产业布局规划图
2018年,元亨祥参与投资了太平洋建设中标的山西阳曲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园区总规划面积141.4 k㎡,核心区面积14.5k㎡,真正可用于平衡投资的建设用地仅有5k㎡。总投资体量较大,建设周期为十年。项目以“都市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构建以高效设施蔬菜业、品牌特色林果业、优质杂粮种植业为基础,绿色食品加工业、生态康养休闲体验产业为配套的“3+2”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项目开发投资主要依托于元亨祥和太平洋建设。元亨祥集团通过1+N+IOEPC的模式,将一个十年未得到良好发展的农业园区在短短三年迅速推上良性运转的轨道,地方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政府给的是政策,企业要的是效益,是向市场和产业要效益。该项目既将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产业顺利培育,又将该聚集区真正建设成为人城融合、景城融合、产城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小镇,并融合了教育、康养等元素,形成一个相对综合的康养小镇,促进产业、商业、事业的繁荣,人口、人气、人才的聚集,生产、生活、生态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