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为他奋力已久的大基建战略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签字仪式,并且在众人的簇拥下,将其签署为正式的法案。而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报道,就在签署法案的第二天,拜登公开向民众高呼“明年将是美国20年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首次超越中国”。他却不知,相比于美国低效的政治体制,中国的基建行业早已在“十四五”规划的领导下为2022年谋篇布局。随着发展蓝图逐渐展开,我国新一年的基建增长将让美国望尘莫及!
一、债务合理发行,项目储备有序释放
跨周期调节,是基建投资的核心能力,也使其成为今年底和明年初稳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与此同时,传统基建投资也是长久以来我国稳定经济基本盘的主要抓手。传统基建可以通过以政府发起的基础设施项目为锚点,通过较大体量的资金投入和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快速形成实物工作量,促进经济增长。因为传统基建投资以政府为主导,所以其增速受到资金端和项目端两个方面影响。整体来看,2022年我国传统基建行业主线将表现为专项债、城投债等债务合理发行,项目储备有序释放。
(一)资金端
基建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和政府预算内资金。而其中,自筹资金是基建投资最重要的奠基石,主要包括城投贷款、城投债、城投非标、PPP。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引下,今年三季度城投债发行速度持续加快,较去年同期提升18.60%,而四季度的城投融资继续高于去年同期的概率也同样较大。
预算内资金主要为政府性基金的收入和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一方面,今年政府性基金的收入有可能略低于财政部年初的预算,但由于前三季度政府性基金偏慢,四季度财政资金非常宽裕。另一方面,8月以来,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10月,财政部官员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1月前专项债要全部发完,将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四季度基建投资起到提振作用。这都为明年传统基建的“开门红”奠定了基础。
(二)项目端
从整体来看,今年的项目端主要以调整为主,地方政府的项目储备释放主要将集中在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发力。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就要求地方上报2022年首批专项债项目,并确保这批项目具备尽快开工建设条件。同时,在10月份的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指出“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方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的指导,同时加强对地方申报专项债券项目的审核把关”。因此,不难看出今年的前期项目储备工作将远好于去年,2022年不会存在因项目质量拖累专项债和基建增速的问题。
二、绿色基建与新基建再发力,合力突破产业封锁
自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老牌发达国家凭借其先发产业优势,在生物制药、集成电路等高科技产业对我国开展各式产业封锁,阻挡我国产业发展道路。从客观规律来看,我国要突破其他国家的合围就必须在新领域集中发力,实现弯道超车,最后凭借“互相掣肘”的竞争态势占据高端产业链。而这个新领域在哪里?监管高层给出的答案是绿色基建与新基建。
(一)绿色基建
绿色基建是维护生态环境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相互连接的网络。落到产业上,当前我国以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发力,重点围绕清洁能源领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1月18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打造清洁低碳的绿色运输服务体系,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船舶在运输服务领域应用。
未来能源基础设施转型和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将贡献很大一部分基建增量,从2020年基建投资完成额来看,代表能源方向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18.1%,代表交通的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占比35.4%,二者合计占基建投资的53.5%,绿色基建空间广阔。
(二)新基建
新基建自去年以来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但在落地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以探索性发展为主。而随着9月22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指出新基建的三大作用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之后,新基建将步入新的快速发展期。
与传统基建主要依赖政府资金不同,国常会明确指出要“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这就说明新基建的发展逻辑与传统基建不同,不再受财政紧平衡和调结构对整个领域增速的制约。
1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规划》提出,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坚强柱石。
在总体规模方面,《规划》预计,到2025年,我国信息通信行业收入达到4.3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达到3.7万亿元,五年累计增加1.2万亿元。随着今年新基建和老基建并举、新基建为老基建赋能的格局逐步打开,我国基建行业将在2022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十四五”规划蓝图展开,基建投资助力大国伟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2021年作为开局之年,主要对未来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和准备,而2022年则是全线开始发力的一年。
在“十四五”规划主导下,基建投资的蓝图已然展开。“十四五”规划确定了102项重大项目,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今年6月9日国常会专门部署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下半年以来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将在明年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基建增长起到强劲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民间投资将在未来积极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其在市场配置中的作用,将资金精准投入到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绿色中国等国家战略中去;一方面,给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渠道,将资金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共同助力大国伟业。